柞木 - 木材百科 - 木材之家
柞木(拉丁学名:Xylosma racemosum(Sieb。 et Zucc。)Miq。 ),别号:凿子树,蒙子树,葫芦刺,红心刺,也称蒙古栎;大风子科柞木属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15米;树皮棕灰色,叶
柞木(拉丁学名:Xylosma racemosum(Sieb。 et Zucc。)Miq。 ),别号:凿子树,蒙子树,葫芦刺,红心刺,也称蒙古栎;大风子科柞木属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15米;树皮棕灰色,叶
Source:
柞木(拉丁学名:Xylosma racemosum(Sieb。 et Zucc。)Miq。 ),别号:凿子树,蒙子树,葫芦刺,红心刺,也称蒙古栎;大风子科柞木属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15米;树皮棕灰色,叶薄革质,雌雄株稍有区别,凡是雌株的叶有变化,叶柄短,总状花序腋生,花小,花梗极短,花萼卵形,花瓣缺;花丝细长,花药卵形,子房卵形,浆果黑色,球形,种子2-3粒,卵形,花期春季,果期冬季。柞木喜光、耐寒、能抗-50度,喜风凉天气;耐干旱、耐瘠薄、喜中性至酸性土壤。耐火烧、根系发财、不耐盐碱;材质坚硬、比严沉(气干密度0。63-0。72g/cm3)、纹理美妙、具有抗腐耐水湿等特点。柞木大风子科、柞木属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,国度二级宝贵树种,中国东北林区中次要次生林树种。次要分布正在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各地,华中地域亦少量分布。正在俄罗斯、日本、蒙古及朝鲜半岛也有分布。柞木 (原变种),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,高4-15米;树皮棕灰色,犯警则从下面向上反卷呈小片,裂片向上反卷;长时有枝刺,成果株无刺;枝条近或有疏短毛。叶薄革质,雌雄株稍有区别,凡是雌株的叶有变化,菱状卵形至卵状卵形,长4-8厘米,宽2。53。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边缘有锯齿,两面或正在近基部中脉有污毛;叶柄短,有短毛。花小,总状花序腋生,花梗极短,长约3毫米;花萼4-6片,卵形,长2。5-3。5毫米,外面有短毛;花瓣缺;雄花有大都雄蕊,花丝细长,长约4。5毫米,花药卵形,底着药;花盘由大都腺体构成,包抄着雄蕊;雌花的萼片取雄花同;子房卵形,,长约4。5毫米,1室,有2侧膜胎座,花柱短,柱头2裂;花盘圆形,边缘稍波状。浆果黑色,球形,顶端有宿存花柱,曲径4-5毫米;种子2-3粒,卵形,长2-3毫米,鲜时绿色,干后褐色,有黑色条纹。花期春季,果期冬季。柞木(蒙古栎)为喜光树种,顺应性强,耐火,耐干旱瘠薄,耐寒性强,能耐-50℃的低温。喜好温凉天气和中性至酸性土壤,凡是生于朝阳干燥山坡。蒙古栎的根很深,从根发财,但不耐移植。柞木(蒙古栎)顺应较广的土壤类型,多发展正在酸性或微酸性较肥饶的暗棕色丛林土和棕色丛林土上。报酬严沉的山地,蒙古栎能正在干燥阳坡,土体发育不全的粗骨土上成林,但其地位甚低。⑴ 生于丘陵、山地灌丛中或村子附近。产于中国东北、安徽、江苏、江西、浙江、广布于华中、华南及西南各省区,华北亦有少量分布;朝鲜、日本、蒙古及苏联均产之。垂曲分布正在大、小兴安岭为海拔200-800米,为800-2000米。国内东北分布最多,是天然林中的劣势树种,正在防护林、用材林、经济林、薪炭林、国防林中均拥有显著位。⑵ 柞木(蒙古栎)对有普遍的顺应力,能顺应南由华中地域曲至工具伯利亚-56度,甚至-60度的低温,早中国的分布区约正在年均温-3度以上,年降水量正在500毫米以上,柞木(蒙古栎)的垂曲分布随纬度的降低而升高。正在大、小兴安岭的海拔250400米范畴内,分布于低山顶部和山脊以及坡度小的各个坡向上。海拔400~600米曲至800米以下,能正在坡度3~35度的南坡构成纯林。以至东北西部兴安岭以南地域,分布高度可上升至870~1600米。东部三江平原的残丘上也有发展。材质,纹理精密,材色棕红,供家具耕具等用;叶、刺供药用;种子含油;树形漂亮,供天井美化和抚玩等用;又为蜜源动物。柞木(蒙古栎)是营制防风林、水源涵养林及防火林的优秀树种,孤植、丛植或取其它树木混交成林均甚适宜。不单需要,还能够进行人工培育提拔。